奇點空間設計
    老屋想增建?從結構補強到風格整合的設計重點與法規

    老屋想增建?從結構補強到風格整合的設計重點與法規

    發布日期:

    先問「能不能」再談「要怎麼增」

    在台灣,建築物「增建」屬法定建造行為,原則上必須申請建造執照;未依規申請即屬違章,日後移轉與保險都會有風險。

    結構面亦須以耐震、風載、活載重新校核,否則新量體可能拖垮舊房安全。

    以下從法規結構設計施工驗收逐步拆解。

    法規快篩:你家的增建可不可行?

    • 增建定義:在原建築「增加面積或高度」即屬增建,須辦理建照;過廊連接者視同新建。
    • 程序概覽:委託建築師備齊圖說、構造計算與切結,向所在地建管機關申請建照。各縣市可線上送件、需審核消防、結構等。
    • 室內裝修暨輕隔間:固定於構造體之天花板/隔屏>1.2m 或變更分間牆,屬室內裝修管理,亦須依規辦理設計/施工與審查。
    • 耐震設計原則:建築物需能抵禦地震力,應依建築技術規則・構造編的耐震設計與韌性要求辦理。
    • 替代方案:若建物老舊且補強/增建效益低,可評估危老條例重建誘因(如加速審議與獎勵)。

    設計決策樹:我該「水平擴建」還是「垂直加建」?

    水平擴建(同層向外)

    • 優點:對垂直載重影響小、施工干擾較低。
    • 風險:外牆開口與新舊結構連結、防水收邊與伸縮縫
    • 法規點:檢核建蔽率、退縮、日照/採光

    垂直加建(加一層/屋突)

    • 優點:有效增加樓地板面積。
    • 風險基礎承載/柱梁剪力升高、樓梯與避難動線需重整。
    • 法規點:檢核高度限制、樓梯/出口/排煙屋頂設施規範。

    兩者皆需依構造編重新驗算;必要時先做耐震補強再增建。

    結構補強選型:先補強,再增建最穩

    常見RC與磚造老屋的補強工法(依評估結果選用、可複合):

    • 新增剪力牆/翼牆:快速提升側向剛度與承載。
    • 鋼構框架包覆(SRC/鋼套箍):工期短、乾式施工友善。
    • 碳纖維片/鋼板補強:對樑柱局部補強、裂縫控制。
    • 基礎補強(擴大基礎/微樁):應付垂直載重增加。

    細部設計與評估可參考NCREE耐震評估與補強技術手冊(2024–2025版)

    機電與荷載:別讓新需求壓垮舊系統

    • 活載與集中荷載:新增陽台/露臺/浴缸/水塔/儲物需計入活載;避免把重物放在舊樓板薄弱區。
    • 機電容量:空調/給排水/電力主幹線與開關容量需檢核,避免超載。
    • 排水坡度與通氣:水平擴建常「反坡」;需設伸頂通氣防臭裝置,並檢查既有管徑
    • 防火分區與動線:新增空間可能變更使用類組,消防設備與避難寬度需同步檢核(由建築師整合送審)。

    新舊結構的收邊與耐久:細節決定壽命

    • 伸縮縫/止水帶:新舊交界留10–20mm伸縮縫+彈性防水材料,避免溫差開裂。
    • 防水系統:屋頂/露臺採二次防水(防水層+保護層),女兒牆與落水頭要設檢修孔。
    • 隔音/減振:新舊樓板交界加彈性砂漿/減振墊;輕隔間避免硬性直釘在梁柱。
    • 耐候與電化學腐蝕:異材接合(鋼/鋁)設絕緣墊片,外露金屬做好鍍鋅/噴塗

    風格整合:把增建變成加分的立面

    • 比例:延續舊屋開窗節奏水平腰線,避免「貼一塊」。
    • 材料:以同質不同色階或**相鄰材質的細收邊(3–5mm金屬條)**銜接新舊。
    • 光環境:端牆做洗牆燈/線性光建立層次,避免只加量體不加質感。
    • 節能:新增窗用Low-E玻璃+遮陽深簷,導入自然通風路徑降低冷房負荷。

    結論|把「安全×合法×美學」一次做到位

    老屋增建的關鍵順序是:法規可行性 → 耐震補強 → 方案設計 → 辦照施工 → 驗收

    建築技術規則的耐震與消防標準為底,再用新舊銜接、機電升級與節能完成整合,才能讓增建空間耐震、耐久、耐看,住得安心也保值。

    FAQ|老屋增建常見問題

    Q1:老屋要增建,一定要申請建照嗎?

    是。新增面積或高度即屬增建,依法須申請建造執照,未申請可能認定違章。

    Q2:先做室內裝修可以嗎?

    涉及固定天花/隔屏>1.2m 或變更分間牆,屬室內裝修管理辦法範疇,亦須依規辦理。

    Q3:我家RC老屋要加一層,結構一定要補強?

    多數需先做耐震評估;若側向剛度或承載不足,應先以剪力牆、鋼構套箍、碳纖維補強等方式提升後再加建。可參考NCREE技術手冊。

    Q4:增建與危老重建如何取捨?

    若評估顯示補強成本高、空間受限或消防難以達標,可改走危老條例重建,流程與誘因不同。

    Q5:水平擴建常見漏水點?

    新舊交界未留伸縮縫、門窗與女兒牆收邊不良、落水頭無檢修孔。建議二次防水與金屬收邊。

    Q6:增建會影響保險與交易嗎?

    違規增建可能遭拒賠或要求整改,且不易過戶或辦理貸款;務必合法辦照。

    Q7:設計與監造一定要同一位建築師嗎?

    依法由登記開業之建築師簽證設計;監造可依契約分工,但需符合法令。

    Q8:加建陽台/露臺的活載要抓多少?

    依使用性質由結構設計人員依規構造編與載重標準計算,勿憑經驗臨時加重。

    Q9:可以先做鋼構屋頂,之後補件?

    不建議。屬增建行為應先審後作;先作恐列違建且拆除風險高。

    Q10:耐震評估去哪裡找資源?

    參考國家地震工程研究中心(NCREE)公開之耐震評估/補強手冊與地方政府方案。

     

     

     

     

     

    以下連結帶您瞭解不同的設計會運用到那些細節喔

    延伸閱讀 ► 高雄室內設計推薦 | 北歐風的簡約舒適空間

    延伸閱讀 ► 高雄室內設計推薦 | 現代風的時尚簡潔線條

    延伸閱讀 ► 高雄室內設計推薦 | 美式鄉村風的溫暖與柔和

    延伸閱讀 ► 高雄室內設計推薦 | 淺色系中的少即是多無印風

    延伸閱讀 ► 高雄室內設計推薦 | 佗寂風的獨特日式美學

    延伸閱讀 ► 高雄室內設計推薦 | 開展個性工業風的現代空間

    延伸閱讀 ► 高雄室內設計推薦 | 古典風的優雅與傳統之美

    延伸閱讀 ► 高雄室內設計推薦 | 美式風格中的隨性與優雅品味

    延伸閱讀 ► 高雄室內設計推薦 | 波西米亞風的層次與鮮明

    延伸閱讀 ► 高雄室內設計推薦 | 日系風格中的低調與沉穩

     

     

     

     

     

     

     

     

     

    狂賀!旅人空間設計粉絲專頁按讚數突破 18,000!

     

    感謝大家的熱情支持與肯定,我們將持續為你們帶來更多創意設計與優質服務,與你一起打造更美好的空間設計! 

    室內設計專欄  室內設計文章推薦   室內設計案例及文章 案例分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