廚房吊櫃要多高才合適?身高差、空間尺度與使用習慣一次看
發布日期:
先定「好拿區」再決定吊櫃高
吊櫃不是越高越好。你最常拿的物品應落在肩~胸之間的「好拿區」。
再由台面高度與電器設備(抽油煙機、上掀門、烘碗機)反推吊櫃位置。
原則是:看得見、拿得到、不擋視線。
三步SOP:用你的身高倒推吊櫃
- 定台面高:肘高(穿鞋)-10~15cm → 多數人約 85–90cm。
- 留操作視野:台面至吊櫃下緣50–60cm(常用盆鍋/小家電不撞)。
- 核對家電:抽油煙機、烘碗機、微波/蒸烤箱門鉸鍊與保養空間皆要留足。
矮個/兒童主要使用者:下緣取50–55cm;高個與深鍋多者:取55–60cm。
推薦尺寸速查(居家常見)
- 台面高度:85–90cm(高個可至92cm;揉麵/重切作業可設低段82–84cm)。
- 吊櫃下緣離台面:50–60cm(油煙機下緣另見品牌規範)。
- 吊櫃深度:30–35cm(避免超過台面一半,預防撞頭)。
- 吊櫃上緣高度:天花到櫃頂留2–5cm散熱與校正。
- 抽油煙機:瓦斯爐上緣至機底65–75cm;IH可55–65cm(依型錄)。
- 微波/蒸烤箱置於吊櫃:腔體底110–125cm離地,門口鼻以下、眼睛以上最好用。
- 燈帶:吊櫃下緣內縮3–5cm貼LED燈帶,避免直眩。
依身高調整對照表(抓到就順手)
不同版型的吊櫃策略
一字/走廊型
- 吊櫃建單排30–33cm深;對側若有高櫃,保持走道≥100cm。
L型
- 轉角用對角層板或直角拉籃,避免深處死角。
U型
- 中段設上掀門+氣撐,不佔走道;料理主區下緣取55–60cm視野最好。
中島+背牆
- 背牆吊櫃照常設;中島上方改開放層板/吊架,避免壓迫。
開門形式與五金對高度的影響
- 上掀門(上翻):適合走道窄;需預留上掀高度+燈具/樑空間。
- 側開門:簡單但易與人/門把干涉;把手內縮或用斜切手把。
- 升降拉籃:把第2層常用品拉進舒適區;承重要看品牌規格。
- 玻璃門:視覺輕,但請加阻尼防撞、內置防滑條。
小廚房放大術(不降容量)
- 半高吊櫃+開放層板:視覺輕、下緣可取50cm提升視野。
- 淺吊櫃(28–30cm)+深抽屜:把重物下移、常用品上移。
- 霧玻/藤編門片:壓迫感低;內置感應燈條提升能見度。
- 高天花直上櫃:上層做備品區;配折疊梯或升降籃。
結論:以人為本,讓「好拿區」對上日常動作
好用的吊櫃高度來自你的身高與使用習慣,不是單一數字。
用肘高倒推台面,再以50–60cm的下緣距搭配家電與門型微調,就能兼顧視野、收納與安全。
最後以避坑與驗收清單把關,你的廚房每天都順手不撞頭。
FAQ|吊櫃高度常見問題
Q1:台面到吊櫃一定是60cm嗎?
不是,50–60cm依身高與家電調整;油煙機另依品牌規範。
Q2:沒有吊櫃可以嗎?
可用開放層板+高抽屜取代,視覺更輕,但防塵需求較高。
Q3:吊櫃很高拿不到怎麼辦?
加升降拉籃/可移梯,或把備品放上層、常用品放第1–2層。
Q4:天花很低怎麼處理?
吊櫃做淺一點(28–30cm),下緣取50–55cm,加下緣燈補光。
Q5:容易撞頭怎麼辦?
檢討深度與下緣距;改上掀門或斜切下緣、加軟角條。
Q6:吊櫃下緣要不要裝燈?
建議。線性LED 3000–4000K、CRI≥90,內縮3–5cm避免眩光。
Q7:玻璃門好清嗎?
較顯指紋;選霧玻/長虹+阻尼五金,並保留視覺減壓效果。
Q8:輕隔間牆能掛嗎?
可,但需加補強板找樑與足量膨脹螺絲/吊掛條。
Q9:烘碗機一定要在吊櫃?
不一定。可改下櫃抽屜式,或吊櫃型但要確認承重與散熱。
Q10:兩人身高差很多怎麼取捨?
以較矮者舒適為主;另做低台作業段或加升降籃平衡使用權。
以下連結帶您瞭解不同的設計會運用到那些細節喔
延伸閱讀 ► 高雄室內設計推薦 | 北歐風的簡約舒適空間
延伸閱讀 ► 高雄室內設計推薦 | 現代風的時尚簡潔線條
延伸閱讀 ► 高雄室內設計推薦 | 美式鄉村風的溫暖與柔和
延伸閱讀 ► 高雄室內設計推薦 | 淺色系中的少即是多無印風
延伸閱讀 ► 高雄室內設計推薦 | 佗寂風的獨特日式美學
延伸閱讀 ► 高雄室內設計推薦 | 開展個性工業風的現代空間
延伸閱讀 ► 高雄室內設計推薦 | 古典風的優雅與傳統之美
延伸閱讀 ► 高雄室內設計推薦 | 美式風格中的隨性與優雅品味
延伸閱讀 ► 高雄室內設計推薦 | 波西米亞風的層次與鮮明
延伸閱讀 ► 高雄室內設計推薦 | 日系風格中的低調與沉穩