落地門玻璃厚度影響大!強化安全與隔音效果的實用對策
發布日期:
厚一點就一定比較安全、比較安靜嗎?
全玻或細框落地門的質感很迷人,但厚度不是越厚越好:它與玻璃型式(鋼化/膠合)、門型(平開/橫拉/樞軸)、五金承載、以及周邊密封共同決定安全與隔音表現。
這篇用「先選型 → 再選厚 → 配五金 → 做密封」的順序,給你一次到位的決策清單。
選厚度的三原則(先想用途、尺寸、門型)
1) 用途與人流
- 居家低至中流量:10mm 鋼化或 5+5mm(10.38mm)膠合為常見下限。
- 商空、中高流量:12mm 鋼化或 6+6mm(12.76mm)膠合更穩妥。
2) 尺寸與比例
- 高度 > 2400mm、寬度 > 1000mm 的大尺度:優先考慮 12mm 鋼化或等厚膠合,或改採樞軸門+加強五金。
3) 門型與框體
- 全玻平開:厚度較薄時需選高承載合頁/地彈簧;
- 橫拉滑門:大型面板常用 10–12mm,輪組要有可調整防落;
- 細框/斷熱鋁框:可用 8–10mm,但框體與密封條品質要跟上。
快速選厚表(實務常見搭配)
安全升級|鋼化 vs 膠合怎麼選?
- 鋼化玻璃(Tempered):強度高、破裂成小顆粒,抗撞擊佳;但破了就整片失去支撐。
- 膠合玻璃(Laminated):兩片玻璃夾 PVB/SGP 膠膜,破裂仍被膠膜黏住,不易掉落傷人;亦能過濾 UV、提升隔音。
- 混合策略:人流大或有兒童寵物→優先膠合;風口或門片常受擠壓→可考慮**鋼化+膠合(半鋼半膠)**依廠牌提供之規格。
隔音強化三步驟(厚度只是其一)
1) 先做「門縫管理」
- 四周等壓密封條+門底自動落地條(drop seal),常比單純加厚更有效。
- 門框連續止擋面避免線性漏音;滑門改用雙軌+背靠背毛刷+下導軌密封。
2) 再選「聲學膠合」
- 相較同厚單片,聲學膠合(如 5+0.76+5)對中高頻抑制更明顯,體感降噪更自然。
3) 雙層/錯位設計
- 若隔音優先,採門+固定玻璃二層或前後錯位雙門(玄關/工作室)效果最好。
五金與承載|別讓好玻璃輸在小零件
- 合頁/樞軸/地彈簧承重等級要大於門片總重 20–30% 安全餘度。
- 滑門輪組選金屬軸承大輪徑、可微調垂直度與防脫落;
- 把手/夾具需標示「適用厚度範圍」與「玻璃鑿孔尺寸」。
- 緩衝器與定位器:提升使用手感、降低撞擊與噪音。
尺寸 × 重量 × 承載試算(簡易口訣)
- 玻璃密度約 2.5 kg/mm/㎡。
-
例:門片 900×2400mm(2.16㎡)
- 10mm 單片 ≈ 2.16 × 10 × 2.5 = 54 kg
- 12mm 單片 ≈ 64.8 kg
- 5+5 膠合(約 10.38mm) ≈ 56 kg(略重於 10mm)
口訣:面積(㎡)× 厚度(mm)× 2.5 = 約略公斤重。依此選擇合頁/輪組/地彈簧等級。
安裝與收邊(影響耐用與靜音的關鍵)
- 水平垂直一次校正:門框誤差會放大到門縫與漏音。
- 玻璃邊緣保護:鑿孔與切邊不可有缺角崩邊;五金接觸面貼保護墊片。
- 門底落差:平開門留 8–10mm,再由自動落地條補齊密封;滑門做好下導軌與防擺措施。
- 矽利康與收邊條:與牆/框收口連續,避免積塵與滲風。
保養與使用
- 不用含砂粉或鋼刷清潔,避免細紋累積。
- 不用強鹼/強酸清潔劑;以中性清潔劑+超纖布為主。
- 不猛力關門;善用緩衝器與地彈簧速度調整。
- 定期檢查:螺絲鬆動、密封條老化、輪組毛髮卡滯。
結論|先把「安全」與「密封」做對,厚度才有意義
落地門的體驗不是單靠厚度決定。把玻璃型式(膠合/鋼化)、周邊密封、五金承載與工法同步到位,10–12mm 或等厚膠合就能兼顧安全、質感與安靜。
若你提供開口尺寸與門型,我可以幫你做選厚建議+五金清單,一次配好規格。
FAQ|落地門玻璃厚度常見 8 問
Q1:8mm 可以做落地門嗎?
A:在有框且尺寸較小的室內門可行,但全玻或大尺寸建議 10–12mm 或等厚膠合更安全。
Q2:鋼化比較安全還是膠合比較安全?
A:膠合更安全(破裂不致崩落);鋼化強度高、耐撞好,但破裂後失去整體性。
Q3:要隔音,一定要 12mm 嗎?
A:單玻加厚提升有限;門縫密封+聲學膠合的體感降噪常比「僅加厚」明顯。
Q4:滑門軌道要注意什麼?
A:選大輪徑金屬軸承輪、可微調、防落設計;下導軌與防擺件能減晃動與漏音。
Q5:地彈簧怎麼挑?
A:看承重等級與開啟頻率,重量要留 20–30% 裕度,並可調閉門速度與定位角度。
Q6:樞軸門比合頁門更適合大門片嗎?
A:多數情況是。樞軸分擔重量更均衡,對大尺寸玻璃門更友善,也能容許較厚門片。
Q7:孩子或寵物會撞到玻璃怎麼辦?
A:優先選膠合玻璃,在視線高度貼防撞貼/造型貼,把手與五金收邊避免銳角。
Q8:想要更保溫降日曬?
A:選低放射 Low-E 膠合或中空+膠合(若框體允許),同時做好周邊氣密,效果才能兌現。
以下連結帶您瞭解不同的設計會運用到那些細節喔
延伸閱讀 ► 高雄室內設計推薦 | 北歐風的簡約舒適空間
延伸閱讀 ► 高雄室內設計推薦 | 現代風的時尚簡潔線條
延伸閱讀 ► 高雄室內設計推薦 | 美式鄉村風的溫暖與柔和
延伸閱讀 ► 高雄室內設計推薦 | 淺色系中的少即是多無印風
延伸閱讀 ► 高雄室內設計推薦 | 佗寂風的獨特日式美學
延伸閱讀 ► 高雄室內設計推薦 | 開展個性工業風的現代空間
延伸閱讀 ► 高雄室內設計推薦 | 古典風的優雅與傳統之美
延伸閱讀 ► 高雄室內設計推薦 | 美式風格中的隨性與優雅品味
延伸閱讀 ► 高雄室內設計推薦 | 波西米亞風的層次與鮮明
延伸閱讀 ► 高雄室內設計推薦 | 日系風格中的低調與沉穩